面向对象思想设计原则
一.面向对象思想设计原则
在实际的开发中,我们想更深入的了解面向对象思想,就必须熟悉前人总结过的面向对象的思想的设计原则
- 单一职责原则
- 开闭原则
- 里氏替换原则
- 依赖注入原则
- 接口分离原则
- 迪米特原则
-
单一职责原则
其实就是开发人员经常说的“高内聚,低耦合”
也就是说,每个类应该只有一个职责,对外只能提供一种功能,而引起类变化的原因应该只有一个,在设计模式中,所有的设计模式都遵循这一原则
-
开闭原则
核心思想是:一个对象对拓展开放,对修改关闭
其实开闭原则的意思就是:对类的改动是通过增加代码进行的,而不是修改现有的代码
也就是说软件开发人员一旦写出了可以运行的代码,就不应该去改动它,而是保证它能一直运行下去,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呢?这就需要借助于抽象和多态,即可能变化的内容抽象出来,从而使抽象的部分是相对稳定的,而具体的实现则是可以改变和拓展的
-
里氏替换原则
核心思想:在任何父类出现的地方都可以用它的子类来替代
其实就是说:同一个继承的体系中的对象应该有共同的行为特征
-
依赖注入原则
核心思想:要依赖于抽象,不要依赖于具体实现
其实就是说:在应用程序中,所有的类如果使用或依赖这些其他类的抽象类,而不是这些其他类的具体类,为了实现这一原则,就要求我们在编程的时候针对抽象类或者接口编程,而不是针对具体实现编程
-
接口分离原则
核心思想:不应该强迫程序依赖它们不需要使用的方法
其实就是说:一个接口不需要提供太多行为,一个接口应该只提供一个对外的功能,不应该把所有的操作封装到一个接口中
-
迪米特原则
核心思想:一个对象应当对其对象尽可能少的了解
其实就是说:降低各个对象的耦合,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,在模块之间应该只通过接口编程,而不理会模块的内部工作原理,它可以使各个模块耦合度降到最低,促进软件的复用
二.设计模式
设计模式就是一套被反复套用,多数人知晓的,经过分类编目的,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。使用设计模式为了可重复代码,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,保证代码的可靠性。
设计模式不是一种方法和技术,而是一种思想
设计模式和具体语言无关,学习设计模式就是要建立面向对象的思想,尽可能的面向接口编程,低耦合,高内聚,使设计的程序可复用
学习设计模式能够促进面向对象思想的理解,反之亦然,它们相辅相成
设计模式的几个要素
- 名字必须有一个简单,有意义的名字
- 问题描述在何时使用模式
- 解决方案描述设计的组成部分以及如何解决问题
- 效果描述模式的效果以及优缺点
设计模式的分类
- 创建型模式对象的创建
- 结构型模式对象的组成(结构)
- 行为型模式对象的行为
常见设计模式
创建型设计模式:简单工厂模式,工厂方法模式,抽象工厂模式,建造者模式,原型模式,单例模式(6个)
结构型模式:外观模式,适配器模式,代理模式,装饰模式,桥接模式,组合模式,享元模式(7个)
行为型模式:模板方法模式,观察者模式,状态模式,职责链模式,命令模式,访问者模式,策略模式,备忘录模式,迭代器模式,解释器模式(10个)